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

依據心靈環保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三個層面的修養,那就是保持身體、心理、精神的平衡與平常,通稱為身、心、靈的健康。然而一般人僅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卻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尤其會疏忽了保持平常心的精神修養。因此,在順境中尚能揮灑自如,似乎沒有不能克服的難題,一旦遇到逆境當前,便哀聲嘆氣,不知如何自處了。這必須透過「心靈環保」的修為,才能做到「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順境及逆境。

佛家強調因果觀念,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如果種瓜、種豆,不得其土,不順其時,不如其法,那麼種瓜未必能得瓜,種豆也未必能得豆。因為,從「因」至「果」的過程中,尚須有其他條件配合,稱之為「緣」。所以,事物的成敗,都必須「因、緣、果」三者具足。

「因果觀」必須配合「因緣論」,才是正確的現象論。從因到果,並沒有一定的必然性,個人主觀的因素固然重要,外在客觀的因緣能否如我們所希望的,也極為重要,不論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只能做最好的努力,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過分樂觀或過分悲觀,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態。

--- 摘取自《人間世》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子謙在今年(壬寅)五月中下旬,因故,在山上獨居數日,恰巧看到了白居易的這首《直中書省》(又名紫薇花),有種孰悉之感,某種程度類比我獨居的情境,故作此文為記。

白居易《直中書省》(又名紫薇花):

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 紫薇花對紫微郎。

紫薇花

紫薇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代表尊貴的花,古代皇帝居所又稱「紫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花期逾三個月,因此又名百日紅。由於花朵繁多鮮艷,且樹齡頗長,自唐代以來,長安城廣植紫薇,被視為耐久、昌盛之象徵。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一支粉筆能值多少錢? 這隻粉筆透過專家所寫出來的內容,又值多少錢?專業與服務的價值在於那背後的頭腦裡看不到的思路,以及展現出來的溫度。透過機會教育,讓小孩子從小建立起對專業與服務有價的觀念。

「老公,為什麼燉肉或者是煮湯的時候,只要是轉小火,瓦斯爐就自動熄滅了?又沒有風把它給吹熄,而且電池也換過了啊!」

我也不知道,雖說去端詳了一陣子,仍然看不出個所以然,畢竟不曾遇到過,自己也非這領域的技術人員。上網去問問Google大神,看看有沒有甚麼除錯的方式可以DIY一下,結果居然也有Google找不到的內容;我也到廠商的網站上去找,也沒有看到可以除錯的方式。

只好打電話去問問客服人員,看可不可以透過電話,協助我先確定問題點在哪裡,確認若需要更換零件時再找技師來修。

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需要直接請經銷商的技師來一趟,電話沒辦法幫忙除錯,而且技師只要過來一趟就要收取費用300元,若需要更換零件的話,則這300元可以扣抵。客服人員會告知技師,並請技師與我聯繫可以前來檢修的時間。無奈之下,只得等著技師來電。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1年,就在LINE才剛開始發行,我與臭迪就已經另類的在使用了...

在2011年,我雖然有智慧型手機也能夠上網,但尚未安裝使用IM(即時通訊軟體)LINE,而且當年LINE也才剛剛在日本推出。

當時本來為了要教臭迪數學,買了一小塊白板,不過真的用於教學上倒是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掛在那邊沒在使用。

那幾年,工作忙碌,往往下班後到家的時間已經很晚,臭迪已經在睡覺了,想要問問他在學校學習狀況,也不忍心吵醒他。

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想到在白板上留言,也是希望工作忙碌而無暇和臭迪聊聊時,透過這種方式和他對話,或提醒臭迪學業上要注意的事情。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們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沒有皈依過的;因為,皈依了三寶的人,固然會燒香拜佛,但會燒香拜佛的人,則未必已曾受過三皈的儀式。雖然未曾皈依三寶,他們卻依然自稱是佛教的信徒,我們自也不必否認他們的信仰。

有人主張:信佛只要心誠,何必一定要皈依?這種觀念,乍聽似有道理,實則不合要求。比如學生求學,首先要辦註冊的手續,否則的話,校中不會有其學籍,即使勉強旁聽,也不會得到學歷的文憑。一個正常情況下的學生,必定是按照學年學程,而逐級晉升的:最初進小學,先註冊,進中學與大學,除了註冊,還得舉行考試,看其是否有此求學的能力,但是不進小學便想取得大學文憑,乃至取得博士的學位,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要信佛,應從皈依三寶著手,皈依三寶雖為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豈能走出第二、第三步來?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從第一步開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別的層次而定:皈依三寶,是最先的基層;往上還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寶為根本。皈依三寶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捨一切眾生,故對請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別寬大:六道眾生,除了地獄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無暇皈依三寶之外,其餘的不論人、天、神、鬼、畜,只要發心皈依,佛教無不接受,這也正像凡是學齡已屆的兒童,不論貧富貴賤、智愚俊醜,不假入學的甄別,一律可以進入國民小學就讀。如要再進一步,就要講求資質的揀擇了。


還有人以為自己已有看經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經之中,探求他們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皈依,同樣可以得到學佛的受用。這在理上說,似乎可以通融,但從事相的規制上說,那就錯誤了。佛經是由佛陀所說(也有是出於佛的弟子們所說),再由佛的出家弟子們結集成編,傳之後世;如說只知佛經而忽略了說法的佛寶,以及流傳法寶的僧寶,充其量,只是皈依了法寶,這是忘恩的行為!佛教雖以法寶為主,解脫之道皆由法寶之中流出,但是法寶的產生,必須佛寶與僧寶為之完成,所以三寶是不能分開的。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環保必須從我們的生活簡單化、純樸化著手,除了必須用的,不要多用,更不要浪費。對我們擁有的生活環境,要知福、惜福、保護。

我們應該以禪修的方式做為生活行為的準則。例如:我們在禪寺吃飯,不浪費一湯、一菜,乃至一粒米、一滴水,就是連吃完飯後的碗、筷,都要用少許的水在碗內清洗後,將水喝下。現代人多半有浪費東西的習慣,吃不完就倒掉,用不完的就扔掉,雖然是用自己賺的錢買的,但是浪費了東西就浪費了屬於地球上全體眾生共同的資源。地球上很多的資源是愈來愈少,而只有人類是愈來愈多,如不設法淨化人類的心靈,簡化人類的生活,而只提倡環保,無異是本末倒置。


禪的修行,能使我們主觀的內心世界和客觀的生活環境合而為一,那不僅僅是心理的想像,也不是眼不見為淨的自我安慰。禪的修行者,一定會將內心所體驗的,表現到外在世界來,自己體驗到的,必定也勸導他人一同分享,也會影響他人、帶同他人,來共同達成心靈環保的任務。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22年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這一天,也是我在多年之後又一次的上登山步道,但這條路線人煙罕至,沒遇上奇珍異獸,倒是碰上一段奇遇,還有分享所見所思,並改編蘇軾的定風坡,以描述此次登山心境,此外,也分享小滿這節氣的意義。

近二周時間,難得機會獨居於山上當山大王;若您曾看到臭迪拔蘿蔔那一篇(品味人生|臭迪 (09) 嘿呦嘿呦拔蘿蔔),便知道在三峽有一處地方,是子謙父母親耕種作物,也是臭迪小時候拔蘿蔔的地方,我現在也在這裡。

而這段時間,也是在Matters自發表首篇文章以來,進來閱讀頻率最低的一段時間,一定錯過非常多好友的文章沒有閱讀,將會慢慢恢復原來的步調,欣賞與回顧好友們的文章。至於為何如此,容後續在稟。今天分享多年以來再次地走一趟登山步道的所見所思。

在這裡往上坡方向走約二分鐘,便是一座廟宇「玉福宮」(三峽區安坑里建安路上),這一天我便從「玉福宮」往山上走,探訪未曾到過的山區。

原期望能看到珍奇異獸,但一路下來只能分享所見、所思與所聽聞,但至少還有一段奇遇。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眾生可分有形的和無形的兩大類,在佛法中有六道眾生的分類法,人及畜生等動物是有形的,其餘四類均非肉眼所能觀察,所以是無形的。人在六道中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高的,但人類的身體是最可貴的。因為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眾生中唯有人是能修行佛法的道器,即修道的工具。當我們還擁有人的身體時,要加以把握修行佛法;有朝一日變成為其他動物,或變成無形的眾生時,就難得有機會修行佛法了。


我們法鼓山養了一隻狗,牠在我們做早晚課時一定參加,但是牠只能坐在大殿門外,不能進大殿來。有人講我們那隻狗懂佛法、有善根,我卻不這麼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大家都在大殿上,牠很孤單,所以就在大殿外等我們、陪我們。我們念〈大悲咒〉及《心經》,牠會念嗎?我相信牠不會,最多覺得喜歡,已是善根福報。所以,做了人以外的眾生是很可憐的。


《心經》說的道理全是人的問題,是為「人」而講的。佛法是對人說的,因此得先得到人的身體,才有機會聽到佛法,懂得佛法,並且充分地修行佛法。譬如《心經》中所說的五蘊、十二因緣、十八界,全都是「人」才有此條件;人以外的其他眾生不具備五蘊、十二因緣及十八界那麼多的條件。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無論年齡大小,幾乎人手一機的玩起電動遊戲,這產業都已經升級到國際化了。臭迪小時候,也在同學間互相感染之下玩起遊戲,想要禁止是不太可能的。但也不能光玩遊戲,這過程中還是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就來個機會教育...

「一早起來又在打電動!不要因為假日就窩在房間裡打電動遊戲。」看到臭迪早起,卻在玩電動遊戲,忍不住念了一下。

 

「我沒有在”打”電動,電動是拿來玩的,這可是益智遊戲喔~」臭迪振振有詞的回應我。

 

「喔,打電動就打電動,還瞎掰,我看看是甚麼遊戲?」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心經》雖極簡短,卻涵蓋了從基礎至深湛的修持,由凡夫至成佛的果位。

五蘊是時空整合的我的生命,十八界是空間的我的組合,十二因緣是時間的我的持續。這些都是欲界眾生的生死法,若能以無漏的般若,無我的空慧,觀照此三類因緣的組合及因果循環,當體即空,便得解脫,便得轉凡夫為聖人。唯聖人也有二類,一是小乘,二是大乘。小乘聖者的解脫,是出離三界生死;大乘聖者的解脫,是不戀生死亦不畏生死,斷除煩惱是解脫,利益眾生入生死,那就是《心經》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從凡夫的立場來分析,「無明」為首,推動十二因緣,鋪構出我們凡夫的入胎、出胎、身心世界、愛渴執取、老死憂悲,乃至於歷劫的輪迴。尋常人莫不如此,皆在無盡的「無明——老死」中,永遠生而老,老而死,死而生……,沉淪於無止的無明煩惱、生死流轉以及愛渴悲欣中。這即是人類的實相,凡夫生存的狀態,是「有無明,有老死」。

如是,從無明生,無明滅,以至「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所指陳的,即是解脫聖者的兩種狀態,也就是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兩種解脫的層次。「無明盡」乃至「老死盡」,是小乘聖者的解脫;「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大乘菩薩摩訶薩的解脫。

--- 摘取自《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