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術與創作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書自人類有傳達概念到實際形成,有過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共同歷經,而中國書由甲骨文書、鐘鼎銘文、玉石文書、簡牘、帛書,發展出手抄紙書、刻版印書、活字印書,一次一次的智慧和努力,精采絕倫的形式演出,這是中國人的文明成長,也是文化進展的精華所在。

✅前言

子謙在上一篇藝術欣賞文,介紹了古代書信風雅之美,古人將書信藉由不同的載體,將那一份思親、思鄉、七情六慾甚至生活中的病痛,刻寫其上,讓信使代為轉送至遠方的親朋好友。並且將這樣的情感、寓意,寄情於魚雁…

📖延伸閱讀藝術欣賞|古代書信風雅之美

有鑑於中國歷史悠久,書籍源流的傳承早在五千年前便開始了,本系列將介紹從殷商時期,一直到東漢造紙術的發明,這歷史洪流一路以來,古人的智慧,利用那些載體,透過寫、刻文字與彙整成書籍,傳承著文化、思想、知識,歷經世世代代的跌宕,流傳至後世的現在,讓我們還有機會一窺古人的智慧以及無價的藝術之美。

✅編寫考量與主軸

一開始在編寫本系列內容時,思考著,究竟要以時代為時間軸,介紹古文書籍的源流,還是要以載體出現的順序為主軸來做介紹? 若以時代為主軸,除了如考古學家的鑑定和造紙術的發明,有比較明確的時間,可以作一個分野,但有些不同的載體出現在同一個時代中,還有的流行了1300年,甚至跨越了不同的朝代。

考量了希望以較為單純的型態,以及本文定義為古文書籍源流,而且多數文獻基本上,也都以載體出現的先後順序為主軸做說明,即使橫跨了不同的朝代,載體的發展與存在的時間,一定是有互相重疊,依據實際需求、便利性、甚至商業化,就不可能像是切蛋糕一樣一刀切。因此,子謙也就將主軸,定義以各類載體發展的時間為主來做介紹,重點就不以朝代的順序來搭配說明。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鄧石如《六條屏白氏草堂記》,是子謙繼臨寫吳昌碩《四條屏石鼓文》後,第二套通景屏作品,從臨寫、裱褙、裝天桿地棍、圈繩扎箍等工序,都是自己完成。並以此向未曾擔任過官職,一生有著「不低頭,不阿諛奉承,人如頑石,一塵不染」清白品格的鄧派書法和篆刻大家鄧石如致敬。

✅鄧石如簡介

鄧石如(西元1743~1805年),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嘉慶元年(1796年),清仁宗顒琰即位,鄧琰為避嘉慶諱而更名,乃以字行,改名為石如,字頑伯。

這個名字寄寓了他「不低頭,不阿諛奉承,人如頑石,一塵不染」的清白品格

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生於寒門,終生致力於書法和篆刻創作,善篆隸,上承秦漢,風格獨特;篆刻以漢碑筆意人印,自成一家,創立「鄧派」,開「印從書出」之先河,並提出「計白當黑」的理論和「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到筆不到」的美學思想。

鄧石如

鄧石如可說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劃時代的大師,對於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有卓越的貢獻,對清代以至近代的書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在藝術領域中具有極強的開拓性與創造性,可謂藝術的「拓荒者。」時人賦予鄧石如的書藝以極高的評價,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吳昌碩的書法藝術中各體兼擅,尤以篆書最為著名,又以臨寫《石鼓文》的成就最出色,除介紹石鼓文由來,以及他的篆書特點;子謙也向古人學習,臨寫了他的《四條屏石鼓文》。

有關於吳昌碩的介紹,請參閱子謙另一篇文章:藝術欣賞|吳昌碩《金石樂書畫緣三言聯》有精要的說明。本文著重於吳昌碩所臨寫的《石鼓文》。當然,子謙也向大師學習,臨寫了他的《四條屏石鼓文》,將在文末展示,也請批評指教。

此外,子謙同時臨寫了另一位篆書大師鄧石如的六條屏《白氏草堂記》。

除了臨寫了這二位篆書大師的作品,自己也挑戰了,從作品規劃、臨寫,而後自己托紙、畫心裁邊、鑲邊、捲邊...一直到圈繩與紮箍,共有十多道工序,共耗費約五十八小時,將這總共十條屏的捲軸,直至今日才全部完成。

故,今日發表本篇文章,也算是為自己記錄下所達成的一個里程碑~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學習書法,必定以臨摹古人法帖為基礎。子謙透過臨寫「石鼓篆書第一人」的吳昌碩《金石樂書畫緣三言聯》作品,並介紹他以及其篆書特色。 

 

🍀吳昌碩簡介

吳昌碩(1844年9月12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後改名俊卿。初字香襆、香圃,中年更字為昌碩。亦署蒼碩、蒼石、倉石、昌石,別號缶廬、苦鐵、大聾、石尊者、破荷亭長、五湖印丏、去駐隨緣室等。

浙江省湖州安吉縣鄣吳村人。父親吳辛甲是清朝的舉人。母親姓萬。

在21歲時,也就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吳昌碩考取了秀才,之後開始以篆刻為生。

吳昌碩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你有多久沒有提起筆,將你的情感化為文字,走筆在書信上,寄給那一位你想要傳遞的對象呢?又有多久,沒有收到親朋好友捎來的書信?在造紙術發明前後,書信的載體有何不同?又有何代名詞與優雅的稱號?

從古至今,能打動人心的還是語言文字。信是用來讀的,更是用來看的。

現代的我們,動動手指,轉瞬間,便把一段文字傳送至對方眼前,不需要等待,但只有冷冰冰固定的字型,少了手寫的溫度與意趣。而古人,殷殷期盼的書信,可是經年累月等待之後才看的到。

  • 唐 杜牧《旅宿》:「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千古以來,文化傳承,又有多少風花雪月、七情六慾乃至於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透過書信來傳遞;但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古人是利用甚麼載體,來傳遞訊息與情感呢?造紙術發明之後,得以更簡便的把文字記載下來,流傳至今,我們也才有如此多的史料一窺古人的生活與思想。

而我們現在對於「書信」早已成為習慣用語,指往來通問的信件。其實「書與信」是有區別的喔!

✅何謂書信?

在古代,「書、信」二詞有別,「書」指函札,就是信件;「信」指使人,就是送信的使者。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時稱為「書」,如司馬遷《報任安》、王安石《答司馬諫議》等。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有中國古書代名詞之稱的「線裝書」,乃為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的最後一種。它克服了包背裝的缺點,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仔細審視其裝幀,處處充滿濃厚的書卷氣,如君子般的雅緻,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成就了它擁有鮮明的特色。

✅前言

古籍(古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書寫或印刷於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

古籍主要是以「抄寫本」與「刻印本」二種形式流傳於後世。由於寫與刻的時代、地區、載體與方式不同,於是形成了多種不同的版本,有些側重於版刻屬性,有些則側重於外在的形式,不一而足。

  • 若按照不同的寫與刻、印刷的方式,則古籍可以區分為「寫本」、「刻本」、「活字本」、「拓本」與「影印本」等五大類。每一大類又區分了許多的類別。
  • 在不同的時代,隨著需求的改變、技術的提升,古籍又有不同的裝幀方式,包含有「簡策」、「卷軸裝」、「經折裝」、「龍麟裝」(旋風裝)、「梵莢裝」、「蝴蝶裝」、「線裝」...等等。

上述各種不同的古籍形式、裝幀方式將另文介紹。本文將介紹大眾較為熟知的「線裝書」。


✅線裝書的由來

意指用線來裝訂的書籍,線裝書籍的裝幀形式出現於明朝中葉以後,但是現存於英國國家圖書館東方手稿部的中國敦煌遺書中,即有幾件唐末五代的遺籍。

這些書籍的裝訂方法,有的在書脊上端用線橫索書背;有的在書脊內側上下端各打一透眼,然後用線繩橫索書背後,再連穿下端透眼橫索書背,最後繫扣打節。以上裝幀方式,有些訂線宛在,裝式完整;有的訂線雖佚,但穿孔猶存,仍可謂最佳見證,線裝書始於五代。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書體:隸書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您若曾去參觀過大型書法作品展覽,若展場空間許可,通常在一進入展場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壯觀,但是由十數幅掛軸拼合而成的作品,這就是「通景屏」。

何為「通景屏」?

「通景屏」,又稱「海幔」("海"的意思就是大,"幔"是幕布的意思)、「海棠」,為中國書畫裝裱形式之一。係由古代壁畫演變而來。因作品大,一張紙無法全部畫入,而將一幅完整畫面分成數條裝裱,吊掛時分成數幅掛軸拼合在一起的作品,形成跨幅連景,除了便於展示之外,也易於保存;而「通景屏」多為單色裱。

子謙 攝於 中正紀念堂 九九書畫會展覽現場

幅式介紹

「通景屏」的幅數為四幅以上(通常為雙數,有四幅、六幅、八幅、十幅、十二幅、二十四幅)排掛相聯而成為一個整體的連屏作品。無論書畫均可作為通景屏。

「通景屏」的裝裱與屏條類似,首尾兩幅外側鑲邊,而作品之間僅鑲一分的絹邊,使畫意不斷,且有保護畫心的功能。首尾外側裝軸頭或不裝軸頭皆可,其餘均為平軸。只是中間兩幅的左右邊和外側兩幅畫的內邊,僅僅鑲一條約0.5厘米窄絹邊,隱在畫的背後,起保護畫的作用。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葉子,四處可見,隨處可得;葉子,即使不想離開樹梢,時間到了還是得落下;退去一身隨著四季變化的顏色,只留下的還念著樹梢的神經。我把你烙印在原本也屬於你的宣紙上,只是,你們倆,各以另一種形式...續緣。

葉,
將你拾起,
拓印在宣紙上;

秋,
離別的季節,
但可以另一種方式,
在一起。

IMG_20210919_164236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典則.潮風─蔡明讚書藝展
活動類型:一般展覽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30日 ~2021年12月06日
地點:國父紀念館2樓中山國家畫廊
活動內容介紹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具:

  • 齊欄用的自製定位平台
  • 套版(用於多本線裝書製作時,單本可不需要),將紙釘與裁邊的尺寸事先量好,在厚紙板上將相對應的位置打錐眼,以便於套在書頁上。
  • 錐子
  • 木槌
  • 美工刀
  • 剪刀
  • 切割墊
  • 木板

 

物料單:

  • 紙釘(或螞蝗攀):每冊書需要二隻;草訂時所用的手捻紙,有兩種,長的稱“螞蝗攀”,短的謂“紙釘”。紙捻的作法為選取皮料紙,順著紙的豎紋方向,裁成一條寬約 1 公分、長 10 公分的皮條紙,前後兩頭剪成尖形斜角,於中間處對摺再對摺,順著尖斜處往中間處搓捻,即可完成紙捻。
  • 已經備好的線裝書頁以及蝴蝶頁

齊欄:

齊欄的標準為皆以下欄(地腳)為準,因為木板書皆以手工雕製版心,大小常因反覆印製受潮致收縮不一,導致版心的欄線不盡相同,如以天頭為準,會促使地腳處顯得緊迫,一般的比例為天頭和地腳空白處,多為四比六的比例,齊欄的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千年一遇,鎮院三寶~范寬、郭熙、李唐

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為「鎮院三寶」的美譽。在20123月由文化部核定公告為國寶級古物。這三件巨幅立軸,分別代表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北宋為中國山水畫黃金時期,以山水畫超越人物為主角的一個分野。

這三幅巨作,最老的畫作<谿山行旅圖>1000年,最年輕的<萬壑松風圖>也將近900歲了。 特地將三位畫家的資料整理附表,方便欣賞國寶的您對於他們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欣賞時能有更深的感觸。

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院國寶展覽官網:https://theme.npm.edu.tw/exh110/Treasures/index.html

畫家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展出日期:2021年10月22日至11月14日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檢視較大的地圖

IMG_20211030_151117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7852074601557/permalink/4422901491096576/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7852074601557/permalink/4379241485462577/

未提供相片說明。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染紙工藝

物料清單:

  • 雁皮紙或宣紙:全開
  • CMC增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150 cc/每開
  • 雲母粉:2匙/每600 cc CMC (=0.5匙/150 cc CMC)
  • 口袋紙
  • 白膠
  • 水彩或國畫顏料

步驟:(以下說明是以採單張作業;圖片與影片所示範為多張作業)
1. 在雁皮紙短邊塗上一公分白膠
2. 將口袋紙黏貼其上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紙厚度與滲墨測試:以了解宣紙厚度以及生熟程度對於滴墨之後的暈染效果,可作為書法與國畫創作上的參考。(謝謝吳老師的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7852074601557/permalink/4330281990358527/

214113214108214109214110214111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潮》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7852074601557/permalink/4316432475076812/

蘇軾 觀潮

文章標籤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