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了何飛鵬先生的「自慢3,以身相殉」,雖說是將他創業過程與心路歷程分享給也想要創業的人閱讀參考,但我讀完知後認為其實也可以提供給想要擔任或已經是主管的工作者參考。

其中有一篇名為「利用文字化的過程作為決策判斷」,是提醒創業者要去動筆將一些想法或計畫寫下來,不透過文字化的過程,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夠周延?是不是可行?而我有意改為「利用文字化的過程來訓練自己的思維邏輯」,對象則是工作者或者已經是擔任主管的人。

無獨有偶的是,嚴長壽先生所著作的「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中也提到:當遇到問題時「能有條理的把問題寫下,往往問題已經解決掉一半,因為在你整理的過程中,也同時是

分析的過程,你會發現有許多的小問題根本就不構成問題。而且當你一件一件寫下來,你便可以冷靜的看待,思慮上也比較清晰通常答案自然就會行成了。」

我個人的經驗則是,在文字化的過程中,無論文字化的目的是在規畫一份計畫、解決問題或者是分析問題,在過程中不斷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完整?是否需要修正自己的邏輯?前後有無矛盾之處?反覆推敲自己的想法…等,不斷的在腦袋中運轉,不斷的激盪自己的思維邏輯。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想法有些「卡卡」的,其實這是在過程中所能夠學習與訓練自己的一小部份。工作中發現大多數工作者習慣於「說」,不常將想做的、要做的事情把它寫下來,都是透過說出來、告訴對方便希望對方能夠做到,但往往做出來的與想像中的差距很大,且經常發生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

無奈的是,許許多多工程人員,對於轉寫文件視之為畏途或者甚至不屑一顧,不願意寫計畫,不願意把問題進行分析、或經驗、或技術、或研究過程等文件化下來,實在可惜,因為除了少了訓練自己的機會之外,對於知識的保存也是一項損失。更何況工作中所經常需要撰寫的文件其實都已經有人把它格式化,有一定的架構了。只要按照格式內所要求的標題將相對應的內容寫進去便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文件,而這一些已經格式化的表格其實是前人經過了無數次的討論、修改而定下來的格式,它有它的邏輯與思考的脈絡,所以即使是在既有的文件架構之下,你在撰寫過程中其實已經是在訓練你自己、強迫你自己去思考、去反覆推敲你所想的,慢慢的你的思考習慣就會依循在一定的架構之下,雖然或許會限制住你的思考範圍,但這已經是讓不願意文件化的工作者比較願意去執行的方法之一了,因為要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並在文件化過程中訓練自己已經是比較困難的了。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