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案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都在加班,漸漸的一個一個的離開辦公室,雖然大家都承諾今天要把PM交代的事情完成,不過看來非得加到很晚的班才能夠交差,於是便說:「反正有人會幫忙做完,或者明天再做也不遲」,於是乎這當中最顧全大局的成員將會是最倒楣之人。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會去完成所交付的任務,不會放任不管,所以最後往往也是他付出最多的心力,但卻不見得討好,因為能者多勞嘛!

這種情景也常常發生在學生在期末前要交小組的報告或專題,當需要熬夜趕報告時,也會有一些同組的學生藉故而開溜,留下願意付出心力去完成報告的同學,然而完成之後,更慘的是副出套別多新力的同學的分數是和整個小組成員的分數都是一樣的,因為教授不見得知道小組內每位成員所付出的比例。

難道,這樣因為個性使然、顧全大局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玩不過那些沒擔當、坐享其成、處處藉由搗蛋來獲取額外利益的人嗎?能者只能多勞嗎?應該要如何來反制他們呢?

在武俠小說中常常有武功練到最後,從有招術練到沒有招術,武功高強的往往被沒有招術看似無章法的小囉囉給打敗。在賽局理論(game theory)裡這種策略叫做「邊緣運用」(blinkmanship)也是湯瑪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博士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理論。

謝林博士表示:設計出「可控制的失控」(control loss of control),亦即在對方還來的及改變,有辦法顧全大際之時,把對方節節進逼到有可能玉石俱焚的「危險邊緣」,如此才能掀開對方的底牌,探看看對方是不是真正豁出去了,寧可同歸於盡,也不願意改變。如果是,那就只好認了;如果不是,那以後就不會再用類似的手法來要脅另一方一定要退讓了。所以這個策略運用成功與否在於,對對方的威脅(也就是進逼對方的方法)要有效,卻又不能太過與不及,否則就會沒有效。

而上述所提及的「危險邊緣」,是要靠自己去設一個局,讓這個局可以在自己的管控之內而不會造成失控,也就是要懂得控制「失控的成本」(要避免真正失控,最後造成二敗俱傷)。

這個策略的運用,無論是在生活中或工作上是處處可以運用的。

正如本文一開始所說的,只要是這位"能者"能夠設好一個賽局,讓其他想要ㄠ你的同事反而因為不做他該做的事而會有某種足以令他感到在工作上無法繼續生存的威脅(例如:被迫離職、身敗名裂或者影響小一點的偷雞不著蝕把米),也就是讓他感到接近「危險邊緣」,那麼,接下來對方就不會再繼續ㄠ你做事了,雙方都會回到本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反向思考一下:工作上,大多數的人都怕事情做得太多,希望事情做的少,很少人會去主動把事情攬來自己做的,或者做的比要求的還要高。所以只要你做的比要求的來的高,不會有人敢挑戰以及要求你,你自己將危險邊緣提高,也就代表著對方面對的危險邊緣更高,壓力更大,對方就更需要去考量要如何應對此賽局。

在一場宴會中,一位紳士將僅剩下的二塊蛋糕(一大一小)給一位淑女先選擇(Lady first),結果她選擇了小的蛋糕,按照賽局理論,應該是選擇大的才符合自己最大的效益,所以這位先生好奇的問為什麼要選擇小的蛋糕?小姐回答說:「因為我正在減肥並且我也不想讓其他人看到我是貪小便宜的。」其實這位小姐還是選擇了最符合她自身最大的利益,並沒有違背理論的定義。賽局理論專家把這種將所有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後所得到的總體利益稱做「效用(Utility)」。

因此,即使看似自己吃虧,其實吃虧就是佔便宜(取得效用);看似讓步(多做些事情),其實是以退為進,讓習慣貪他人便宜的人,無法再坐享其成。我還找不到有哪一個理論來解釋這種賽局的解法,但至少我運用這種做法可以取得一個納許均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大家在一個默許的均衡下工作著,從原本的能者多勞變成大家彼此相敬如賓了。

 

延伸閱讀:

千做萬做都是別人要做?

把目前的工作做好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謙‧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